符号 |
屈服点范围(N/mm2) |
抗拉强度(N/mm2) |
伸长率% |
BLY100 |
100±20 |
200~300 |
≥50 |
BLY160 |
160±20 |
220~320 |
≥45 |
BLY225 |
225±20 |
300~400 |
≥40 |
特点和优势
减振机理明确,效果显著
软钢阻尼器应用范围不受建筑高度和平面布置形式的限制,既可用于新建建筑的抗风抗震控制,也用于旧有建筑的加固维修,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。
性能可靠、构造简单
软钢阻尼器可避免或减小中震后的修复工作,并能显著降低大震作用下结构的损伤,能够有效地抑制结构的地震反应。
更换方便
软钢阻尼器不直接参与承受竖向荷载,在地震作用下的屈服并不会危及主体结构的破坏,当阻尼器受损较严重时更换方便,是一种便于应用的消能减振装置。
减隔震技术的应用
如何建造在突发强震中确保安全的建筑物、构筑物,采取一种安全有效、合理、经济的结构体系,是工程领域的重大课题,对有效减轻地震灾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。
人们在长期抵御地震灾害的过程中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防震的技术已从传统的、被动的抗震方法向主动的、积极的减震隔震方法过度。
隔震建筑是利用隔震器和阻尼器,延长建筑物振动周期及增加阻尼比,消耗地震对建筑物释放的能量,降低地震力对建筑物的袭击。
消能减振技术是通过“柔性消能”的途径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,因而减少剪力墙的设置,减小结构断面和配筋,其抗震安全度反而提高。